可比起心疼,胸口的那股恨铁不成钢,还有太子望着他时眼里冒出来的那抹恨意,生生地让他从内疚中脱离了出来。
最后手指用力地指着他道:“你是太子,一国储君,朕替你请了最好的先生,给你配好了辅臣和谋士,他们便是如此教你,信口雌黄,以公报私的?”
“你可知何为一言九鼎,何为君主可为,君主不可为?”
太子挨了一巴掌,劈头又挨了一通骂,到底还是个孩子,也有些懵了,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,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往外说,“儿臣知道为君者应辨别是非,赏罚分明,但晏家是逆臣贼子!父皇相信他们,掏心掏肺对他们好,他们不知足,晏侯府背着父皇在私造兵器,图谋不轨……”
皇帝一怔,脸色都变了,“谁说的?”
太子察觉出了皇帝眼里的阴霾,也不敢隐瞒,“舅,舅舅说的,说外公也知道,就因为父皇庇护晏侯府,他们不敢说。”
皇帝气笑了,原地转了一个圈,“把国公爷叫来,朕给他胆子,让他说。”又道:“把大理寺少卿也叫进来,让他查,朱嫔中毒的案子一起查……”
李高却道:“岳大人也在副统领那。”
皇帝一愣。
好啊,好得很。
这是把他的人都抓起来了,皇帝咬紧了牙槽子,“刑部呢,裴潺也被朱副统领抓来了?”
李高头垂到了胸前,“裴大人没有。”
皇帝一甩袖,“宣召。”
第64章
接了皇帝的令,李高和另外一名公公同时出了宫,李高去了刑部,另一名公公便去了国公府。
到了国公府,天色已经大亮。
国公府刚办了一场丧事,府上的气氛还未恢复,四处一片哀貌悲凉。
朱国公今日早早便起来了,一直在等消息。
‘粮食’丢了已有四日,王詹一死,刑部必然会查出来那一批粮食有问题,但以裴潺的立场,他不会接此案,只会交给大理寺。
如此正好。
他就要看看他大理寺是不是公正无私。
皇后被贬,他丢了官职,儿子被人欺负,老祖宗被人侮辱,国公府一落千丈……
这一笔账,他要好好同他晏侯府清算。
听说宫里来了人,赶紧迎了出去。
传信的太监已在门口候着了,见人到了跟前,先弯腰对他行了礼,再抬起头传达了皇帝的口谕,“陛下有召,请国公爷即刻进宫。”
朱国公早就在等这一刻了。
当即提步走了出去。
太监跟在他身后,又道:“还请国公爷节哀。”
朱国公道他说的是国公夫人的丧事,点头回了礼,却听太监突然道:“国公爷怕是还不知,昨夜贵妃娘娘被人投了毒。”
朱国公脸色突然一变,“什么?”赶紧又问:“情况如何?”
“国公爷放心,太医去得及时,娘娘性命已无大碍,至于其他,国公爷还是亲自进宫去瞧瞧吧。”
这般说来,那就是情况很不乐观。
国公府走到了今日,简直如履薄冰,没一步仿佛都在往深渊里掉,形势极为不利,在这节骨眼上,娘娘要是出了事……
朱国公眼前阵阵发黑,反应倒是同太子一样,将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晏家,咬牙切齿地道:“这些天杀的狗东西……”
进宫前不放心,又吩咐了一回苏卓,“给我盯紧了,晏家军营里只要有东西出来,不用等我命令,立马搜查。”
—
白明霁昨日从刑部出来,天色已黑了,回到府上得知晏长陵在宫中没回来,又去找了晏侯爷。
晏侯爷也不在。
白明霁多问了一句小厮:“侯爷去哪儿了。”
小厮见她神色紧张,便回忆道:“午后军营的蒋副将来了一回,前来感谢晏侯爷前几日送去军营的一批春茶,侯爷当时道了一句,‘我何时给了你们茶了?’之后奴才便见两人行色匆匆一同出了门,估摸着是去军营了……”
白明霁心头一跳,等不了晏长陵,连夜出了城。
马匹到了城外,还未靠近晏家军营外,远远便见朱侯府的兵马堵在了外围。
瞧来,对方早就做好了要置侯府于死地的准备。
里面的东西出不来了。
而晏长陵此时还没从宫中出来,必然是生了变,宫门已下钥,白明霁进不去,得不到消息,一头抓瞎,最为煎熬。
母亲死后,这等无头苍蝇乱撞的感觉,白明霁已经很久没有过了。
本以为重生回来,自己可以无牵无挂,无所畏惧,最后终究还是走回了原来的路。
像她那日同晏长陵所说的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