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要从军,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路子,大伯没有什么军阵之道,也不懂什么修炼之事,却只能教你两个字。”
“大伯,你可听闻了?主家要打山越,正在镇中征兵,锣鼓敲了许多天,公明欲要从军,父母只懂得务农拿不定主意,便叫我来问问您。”
徐老爷子端起大盆,眯着眼数了数里头的米粮,慢悠悠地道:
“军为镇民之器,几个千夫长哪个不姓李?莫要想得太容易了……”
徐老爷子把筐一放,终于正色,满脸的皱纹舒缓许多,低声道:
下头的李平逸应了一声,便见李渊修思忖几息,将手上的小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,低声道:
“徐氏也对我家有功,这几十年家中也给过机会,父亲也特地同我提过,只是徐氏儿孙不争气,没能把握住,一直过得不如意。”
徐公明作为族中唯一的灵窍子,如今也有胎息二层修为,见状有些急了,低声道:
“大伯!诸氏如今没有一个像我家如此落魄的了!柳氏自古就是泾阳的地主,又为老祖妻妾,田氏能人辈出,多数灵田都受管束,陈氏不声不响,却已经有了练气修士……如今我家想要有一去处,唯有军中了!”
“是。”
徐公明进了院子,张口就道:
徐老爷子坐在他身侧,伸出鸡爪似枯瘦手指比划,低声道:
李渊修将送上来的小信拆开读了读,回忆了一下徐家的状况,低声道:
徐公明一时间被他噎得进退两难,晓得这位长辈性情怪异,连声道了谢,若有所思地低头出去了。
“徐公明见过少家主。”
“叫他上来。”
李平逸提醒了一句,李渊修点头道:
这些修士好不容易入了仙道,一个个自是惜命的很,家中发下的征兵命令,传递出了要攻打山越的消息,不曾特地去征召他们,皆是假装两耳不闻窗外事,平日里歌舞宴饮,四处郊游,这会儿倒是都安分守己的窝在院中种田,没有一个人出来鬼混了。
“却也勉强能用了。”
“那第二个字是?”
徐老爷子在院子里坐了一阵,看了看手中的米筐,将其中几粒老鼠屎挑出来,抖一抖筐中的陈米,这才喃喃道:
“徐公明已经到外头了。”
“滚滚滚,休要在这里多言,速速去准备你的东西去。”
“徐氏这些年过的不如意,如今好歹有了灵窍子,看来想在军中从事,那便先给他个百夫长当一当,以他胎息二层的修为也算得上重用了。”
军中目前的修士基本都是李家小宗和支脉出身的修士,胎息一二层为百夫长,胎息三四层为千夫长,一共八位,加上徐公明,如今便有九位修士了。
李渊修正思忖着,不曾想院外快步走来一人,如风般进了院子,族兵照例一一跪下,兵刃落地的声音叮当作响,李渊修见状连忙走下来,定睛一瞧,喜色满面地道:
“父亲!”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jzhongwen.com。笔尖中文手机版:https://m.bjzhongwen.com
', '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