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第170章冬河之忧
黎泾山上的石板路铺了几十年,上头已经布满了淡青色的纹路,李清虹听闻那是三叔公李项平持家之时建立起来的,铺设这条道路的工匠已经没有几个在世了。
李清虹踩着这条石板路上了山,四下里望了望,已经好几天没有看见弟弟李渊云的身影,在山上寻了一圈,这才在姑姑李景恬的侧院找到了李渊云。
男孩正端坐在院子里,捧着木简仔细读着,李清虹进了院子中,看了看他,心中有些忐忑。
“云弟……”
李清虹在山顶受了符种,至今也将近一年了,这着日子里忙着修行和练枪,李渊云又不常进大院,李清虹没有见过李渊云几次,弟弟不能修行,李清虹出现在他面前时心中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愧疚感。
“阿姐来了。”
李渊云倒是眼前一亮,将手中的木简一放,笑道:
“好些日子不见了。”
李清虹甜甜一笑,瞥了一眼他放在桌上的木简,见上头写着《岭海郡两百年风物.李景恬注》,心头有些稀奇,笑道:
“你往日里不是最不喜欢这些又长又臭的史书,如今怎地看起这书来了?”
这话仿佛气势汹汹,张牙舞爪地扑过来,咬了一口李清虹,让她眼神躲闪地退开几步,连忙转移话题,勉强笑道:
李清虹调整好了情绪,有些不解地询问道。
“怎么了?”
“姑姑。”
“李家的血脉还真是不同寻常,清虹和渊蛟突破玄景的速度简直惊人,当年玄宣和玄岭也非同寻常,看来天生就是入道的血脉。”
李景恬思忖了几息,白嫩的纤手拿起桌面上的木简,将其一一摆放整齐,这才轻声道:
李渊云将木简放下,神情轻松了许多,笑道:
“可惜我看不了那么远,否则一定要写上一本《望月湖两百年风物》,其中的曲折想必不输这岭海郡。”
“你读了这书,可有什么收获?”
“阿姐。”
李清虹沉默了半晌,这才开口道:
李渊云嘿嘿一笑,解释道:
“我不能修行,自觉治家也万万比不上修哥,只能寻上一些自己能做的事,来到姑姑这里读书,今后说不准也能帮上她。”
李渊云攥了攥这木简,神色有些惊惶,咬牙道:
“直到读了这书,这才晓得四境竟然是动荡不定,血流成河之地,阴谋与诡计层出不穷,你来我往,动不动就是破家灭门……我李家眼前看上去安定,谁知道暗地里有多少阴谋诡计,相互算计,这世道真叫人觉得脏。”
李景恬跟着坐在桌边,便见陈冬河正色道:
“如今家中外姓修士也有几十个,虽然大多数都是胎息一二层的小修,却不可小觑,这些人被分配到各地培养灵田,或是担任各个镇的镇守,负责除妖和治病等要务。”
“怕?有什么好怕的?”
李景恬低了低眉,掩饰住眼中的异色,偏过头去,笑道: